据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2023年全国癌症统计数据,肺癌为我国癌症发病率第一的癌症;且我国恶性肿瘤发病、死亡数持续上升;我国预后较差的消化系统肿瘤如肝瘤胃癌和食管癌等高发。那么,如何提早预防和发现肝胆常见癌症?
本期专家讲堂,春雨医生特邀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肝胆外科 陈雷主任,为大家带来专题讲座——肝胆常见癌症的防治:
悄悄的进村,打枪的不要
陈雷主任在直播中介绍,肝癌的早期症状不明显,且病因多样(例如,病毒感染、酗酒、黄曲霉素、脂肪肝、其它肝脏疾病:胆汁性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硬化);发现时往往已经是中晚期,病情复杂,治疗困难,预后较差。
因此,若出现以下症状需额外警惕:
1、食欲明显减退:腹部闷胀,消化不良,有时出现恶心、呕吐;
2、右上腹隐痛:肝区可有持续性或间歇性疼痛,有时可因体位变动而加重;
3、乏力、消瘦、不明原因的发热及水肿;
4、黄疸、腹水、皮肤瘙痒;
5、常常表现为鼻出血、皮下出血等。
癌症筛查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肝癌的关键,若能通过筛查发现癌前病变,进行早期干预,不仅会降低晚期癌症的发生,更能极大降低死亡率;从而降低并发症发生、降低医疗费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目前并没有针对所有人群的、广泛的肝癌筛查方法,但对于肝癌高危人群,则建议至少每隔6个月进行1次肝脏超声检查+血清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检查。
我国肝癌高危人群
具有乙肝病毒和(或)丙肝病毒感染
长期过度饮酒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长期食用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
各种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硬化
有肝癌家族史,尤其40岁以上的男性风险更大
药物性肝损患者
总之,肝癌是一种比较“狡猾”的癌症,症状体征不典型,早期诊断率低,病情进展迅速,除了高危人群要做好癌症定期筛查,其他小伙伴在日常生活中还要注意避免进食霉变食物、戒烟限酒、避免药物性肝损伤、预防肝脏寄生虫病、适当运动(尤其肥胖者)。
同样都是无症状,胆囊癌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胆囊癌是胆道系统常见肿瘤,其恶性程度高、易早期转移,预后较差。慢性萎缩性胆囊炎、胆囊结石、胆囊腺瘤、胆囊腺肌症等均是发生胆囊癌的危险因素。据陈雷主任在直播中介绍,约85%的胆囊癌合并胆囊结石。
同样胆囊癌无特异性临床症状,常被胆囊炎、胆囊结石及其并发症所掩盖,如腹部不适、食欲下降或体重减轻。一旦出现明显临床症状,多属中晚期,可表现为黄疸、发热及腹痛等。体检可发现黄疸及右上腹包块等。
胆囊癌的发生与以下危险因素相关:
1.胆囊结石:约85%的胆囊癌患者合并胆囊结石。胆囊结石患者患胆囊癌的风险是无胆囊结石人群的13.7倍。胆囊结石直径和数目与胆囊癌的发生呈正相关;胆固醇和混合胆固醇类胆囊结石危险度更高。
2.胆囊息肉样病变:具有恶变倾向的胆囊息肉有以下特征:(1)直径≥10 mm;(2)合并胆囊结石、胆囊炎;(3)单发息肉或无蒂息肉,息肉生长速度快(生长速度>3 mm/6个月);(4)腺瘤样息肉。
3.胆囊慢性炎症:胆囊慢性炎症伴有黏膜腺体内的不均匀钙化或点状钙化被认为是癌前病变。胆囊壁钙化可形成瓷性胆囊,约25%的瓷性胆囊与胆囊癌发生高度相关。
4."保胆取石"术后胆囊:"保胆取石"术后,导致结石形成的危险因素和胆囊炎症未消除。
可能的危险因素还有先天性胰胆管汇合异常、患有胆囊腺肌症、胆道感染、肥胖与糖尿病、患有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吸烟;此外胆囊癌发病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女性胆囊癌发病率是男性的2~6倍。月经初潮早、更年期晚、多胎怀孕和生育的女性,胆囊癌的发生风险增加,可能与雌激素促进胆汁淤积、结石形成有关。有胆囊癌家族史者,其发病风险增加;有胆囊结石家族史者,胆囊癌发病风险亦增加。
对伴有胆囊癌危险因素的胆囊良性疾病患者,应择期行胆囊切除术,"保胆取石"是不规范的治疗方法。若不手术者,应每3个月到大型医院肝胆胰外科或普通外科就诊,行超声和肿瘤标志物等检查,进行密切随访。
直播答疑
问:您好,想咨询下,患者今年53岁,之前因肝胆结石痛到发高烧,冷汗。在2022年2月做了肝部手术,切除了部分肝,但是目前用力时还是有轻微痛感,这个情况怎么应对比较好?
答:需要看痛感是怎样引起;需要做核磁查看是否有结石;若无可考虑粘连。
问:主任好,我今年50岁,彩超查出肝内多发占位肿块,最大8cm.门静脉右支内低回声团。这一定是肝癌吗?
答:首先需要高度怀疑是肝癌;建议查看是否有肿瘤指标,做下增强CT和核磁。
问:您好,主任,今年35岁,肝区疼了2个月了,就是偶尔突然疼,连带着后背也疼。感觉恶心,吃饭没有胃口,2个月瘦了18斤左右,浑身没有力气,有时候低烧,心口窝有时候也疼,拉肚子一天2-4次,偶尔头晕,口臭,嘴干。幽门螺旋杆菌也高,找不到原因,是不是跟肝囊肿有关呢?
答:基本上和肝囊肿无关。肝囊肿一般不会引起症状,较大会压迫囊肿引起黄疸症状。